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微信营销 > 经典语录 > PiaPia打脸!秦L和银河L6拆车现真相,国产车真的偷工减料了吗?

PiaPia打脸!秦L和银河L6拆车现真相,国产车真的偷工减料了吗?

作者:   来源:  热度:3  时间:2024-11-11
这段时间的汽车市场相当热闹,起因大概是比亚迪秦L/海豹06双车上市,给出了超出预期的低价,引起行业强烈反弹。一时间,什么言论都出来了,各路大佬纷纷站出来,指责中国新能源厂商偷工减料、破坏秩序、不懂长期主义,甚至还有阴腔

这段时间的汽车市场相当热闹,起因大概是比亚迪秦L/海豹06双车上市,给出了超出预期的低价,引起行业强烈反弹。

一时间,什么言论都出来了,各路大佬纷纷站出来,指责中国新能源厂商偷工减料、破坏秩序、不懂长期主义,甚至还有阴腔怪调,说竞对“出老千”。

秦L的价格的确有点离谱,一款B级车,原本外界预期的售价是12万元左右起,但没想到居然是9.98万,小伙伴们全都惊呆了,可能连比亚迪的经销商都没有反应过来。

那么,这款车价格这么低,真的是偷工减料吗?

有舆论,就有好事者,流量谁不爱呢?近日有媒体做了一期节目:秦L对拆银河L6,看看国产新能源车型是否真的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。

秦L和银河L6,一个是B级车,一个是A级车,但秦L售价为9.98-13.98万元,银河L6售价为9.98-15.98万元,两款车的价格区间高度重叠,拿这两款车来进行比较,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争议。

结果显示,两款车的表现都比较优秀,秦L在前防撞梁、乘员舱、底盘、油箱、发动机、变速箱、电控以及车内软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,安全性、舒适度都达到了一流水平;而银河L6在后防撞梁、后悬架、前悬架方面表现更好一些。

对比结果,秦L共有8项指标领先,银河L6则有3项领先,另外2项则势均力敌。这个结果,也比较符合比亚迪和吉利的江湖地位。目前在插混领域,比亚迪和吉利可以说是“大小王”。

比亚迪秦L

为什么秦L和银河L6的表现都比较优秀呢?这是因为参照物不同。从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,这两款车在底盘技术、防撞梁、做工、用料、静音性能等方面都实现了对同价位合资品牌的超越。

这一点,也是比较符合大多数用户实际感受的。秦L和银河L6的起售价都不足10万元,10万元能买到什么合资车呢?在国产新能源崛起之前,连入门版的飞度都买不到。

这个对拆结果,引申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——国产车是不是真的不如同价位的合资车?

如此恶劣的舆论环境,国产车都能做起来,除了产品力过硬、性价比高之外,似乎没有别的合理解释,消费者掏钱买车,他们肯定是要比那些哇啦哇啦的车圈大佬更懂车的。

而且,这还只是燃油车,在新能源领域,合资车和国产车更是差了一个时代。

不少人将国产新能源的崛起原因归结为政策推动,这其实是一种无稽之谈。中国所有的新能源产业政策,都没有歧视合资车型,补贴、税收优惠、优先路权,国产新能源能享受的,合资车一个都不少。

但到目前为止,合资厂商连一款能进入主流市场的新能源车型都没有,在核心技术上一塌糊涂,因此很快被消费者所抛弃。

商场如战场,菜是原罪,所谓情怀只是无知者的呓语。

2024年6月份,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86万辆左右,同比增长32.7%,一个月新增八十多万车主,这就是最好的证明,某些厂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比用户更聪明,你是为消费者服务的,消费者不需要你教他们如何辨别好车。

然后,比亚迪的低价是怎么来的?

近些时间,比亚迪连续发起几轮价格战,的确显得有点离谱,尤其是秦L这种车型,打破了此前人们车价的认知。

然而拆结果表明,秦L没有偷工减料;财报数据也显示,比亚迪的毛利率已经超过了20%,比特斯拉还高。价格低,还很赚钱,又不偷工减料,比亚迪是怎么做到的?

这个问题很简单,只需要用汽车行业的常识就可以回答。

首先,比亚迪从创业到现在,一直玩的都是垂直整合战略,除了轮胎、玻璃之外,比亚迪能自主生产其它绝大多数核心零部件,这是新能源业内独一份。从别人那里采购,跟自己左手递右手,成本自然不一样。

2022年有一段时间,国内新能源市场闹起芯片荒,不少厂商茫然无措,有些被迫停工停产,有些被迫以百倍于市场价的价格突击采购,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都是天文数字,而自己能生产芯片的比亚迪在这次风波中几乎没有受到影响。

汽车这种复杂的制造业,在很多时候并不怕低利润,它们怕的是供应链不稳定,比亚迪的供应链几乎就是自家生意。

其次,比亚迪在技术上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,一种新技术研发成功之后,很快就会上车,然后快速走量,前期的研发成本被迅速摊薄,这是它敢于大规模降价的主要原因。

与此同时,比亚迪的技术升级速度也相当快,当新技术出现时,原有的那套技术很快就会下放到低端车型上,然后继续用新技术赚取高额利润。

银河L6

比亚迪的易四方平台技术已经发布一年多了,短期内依然看不到竞争对手,那么比亚迪就可以把这套东西进行一些简单的拆分简化,扔到十来万的低端车型上继续数钱,边际效用递减之后,来自技术上的研发成本简直可以忽略不计。这一点,其它厂商就做不到。

实际上,不单单是比亚迪,几乎所有的技术驱动型厂商都是这么做的,手里有技术,在成本控制方面自然就从容得多。只有那些靠外资品牌淘汰技术混饭吃的合资厂商,才理解不到这一层,它们在几乎所有的关键环节都受制于人,处处仰人鼻息,外资打个喷嚏,它们这边就要发高烧。

所以,国产车超越合资车,用不着偷工减料,只需要加强自主研发,按照行业一般发展规律走就行了,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,就是一些普通的常识。

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发现,把国产新能源的进步等同于“偷工减料”的,基本都是这样几类人:合资厂商负责人、外资零部件供应商、技术薄弱的国产品牌。

这些大佬们都有几十年的从业经验,怎么可能不懂汽车行业发展规律?而且,如果他们真的发现了某些国产品牌偷工减料的证据,按现在竞争的激烈程度,早就公之于众了,不会有那个闲工夫在网上打嘴炮。

不出意外的话,这一波污蔑国产车偷工减料的舆论,应该是这些人未来一年时间里能整出的最大的活儿,以后他们连这种舆论风浪都掀不起来了。毕竟再过一段时间,他们就习惯了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强大,现在还处于适应阶段,有一些应激反应是正常的,而且,照合资车目前的下滑速度,三年之后。。。

问题来了,它们还有三年之后么?

 

电科技(www.diankeji.com)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。

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、百家号百+计划获得者,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、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、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、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,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、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、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、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、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。

投稿、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

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;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电科技立场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登录

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,无需注册